缺铁性贫血是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发生在6个月―3周岁的婴幼儿、孕妇、素食者、14--45周岁的女性、大量失血、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那么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呢?首先,婴幼儿易缺铁是因为人乳和牛乳中的铁含量都很低,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所以婴儿在4--5个月后应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比如:可通过强化铁的配方奶粉、米粉、肝泥及蛋黄等予以补充。《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婴儿铁AI(适宜摄入量)为六个月以下0.3mg/日;六个月以上为10mg/日。其次,孕妇易缺铁,是因为要供给胎儿生长需要,还有红细胞的增加都使铁的需要量增加了,所以铁的摄入量也要增加。应适量的增加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铁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此外,如蛋黄、豆类、某些蔬菜如:芥菜、雪里蕻、菠菜也是铁的较好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孕妇铁AI(适宜摄入量)为25mg/日,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60mg/日。第三,素食者易缺铁,是因为铁的良好来源是动物性食物(血红素铁),比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类等,且在体内吸收不受膳食因素的影响。而植物性食物中铁(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明显受膳食中植酸、草酸、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素食者应注意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2的食物,或有机酸(水果)来促进铁的吸收。《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成人铁AI(适宜摄入量)男子为15mg/日,女子为25mg/日;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男女均为50mg/日。第四,14--45周岁女性易缺铁,是因为女性生理周期会随着月经而流失一定量的铁,如果长期不注意补铁,易发生缺铁的现象。所以14--45周岁的女性平日应注意在膳食中适当的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食物。最后,大量出血,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除注意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外,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补充铁剂。
儿童白癜风的危害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道医:任何疾病都有一个过程,大病先兆查询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实际[详细]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贫血症之一,多发生于10天到6岁的小儿。如何[详细]
道医:任何疾病都有一个过程,大病先兆查询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实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