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方]
来源:中医中药网
缺铁性贫血中医早治疗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形成的原因是铁的来源不足(如偏食,胃酸缺乏,慢性腹泻),或长期慢性失血(如溃疡病,月经过多,痔疮,等),或机体对铁的需要增加(如哺乳期,儿童成长期,多次妊娠等)。属祖国医学气血两虚证范畴。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食欲减退,舌质淡等。
本病的形成多由长期慢性肠胃疾患,或长期失血,妊娠失养,加之饮食失调。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谷的精微减少,生血资源不足,不能充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故有一系列血虚见证。又由于气与血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如血虚日久,气随血耗,则可出现气虚或气血两虚证候,气虚较甚,血无生化之力,则又可导致血虚。
对本病的治疗,是对发病原因的治疗,就一般情况说来,消除发病原因最重要(如胃肠疾病和各种慢性出血疾病等)是治本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贫血也就得到纠正。
气血两虚型(重型)
症状: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双补气血
针灸选穴: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
腹部穴:上脘中脘建里下脘大横天枢水分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以上针穴,背部穴,不留针,腹部穴留针30分钟,手法(子午)法。
方药:党参2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15克当归15克川芎7克地黄15克芍药10克。
水煎服,两天1付药。以上针药并用,10天1疗程;按病情定疗程。
1、注意小儿喂养,纠正偏食习惯。
2、积极治疗造成贫血的各种原发疾病。
3、加强孕妇和乳母的保健,多吃含铁丰富的新鲜蔬菜。
来源:中医中药网
缺铁性贫血补铁五误区
对女性来说,过量嗜饮咖啡与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质吸收。因此,女性饮用咖啡和茶应该适可而止,一天一两杯足矣。
误区一:蔬菜水果无益补铁。
许多人不知道多吃蔬菜、水果对补铁也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误区二:多吃肉对身体不好。
一些女性对肉食损害健康的说法深信不疑,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而且吸收率也高,一般可达25%(动物肝脏中铁的吸收率甚至达30%以上)。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植酸盐、草酸盐等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在平日饮食中蔬果与肉类的摄取应均衡。
误区三:蛋、奶对贫血者多补益。
牛奶够营养,但是含铁量很低,人体吸收率也只有10%。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父母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有人说蛋黄补铁好。蛋黄含铁量确实较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并非补铁佳品。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还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
误区四:贫血好转得停服铁剂。
贫血者根据医生指示服用铁剂,看到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即停止服用,这也是错误的做法。这会造成贫血情况再次出现。正确的方法是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直到贫血症稳定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
误区五:咖啡与茶多喝无妨。
对女性来说,过量嗜饮咖啡与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质吸收。因此,女性饮用咖啡和茶应该适可而止,一天一两杯足矣。
铁缺乏症(ID)和缺铁性贫血(IDA)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详细]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贫血症之一,多发生于10天到6岁的小儿。如何[详细]
铁缺乏症(ID)和缺铁性贫血(IDA)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