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许多孩子家长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儿童缺铁性贫血不了解,他们认为孩子出现贫血是因为不好好吃饭,营养跟不上引起的,其实不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才是引起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真正“罪魁祸首”。
幽门螺杆菌是个多面“杀手”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范围内致慢性感染最常见的一种弯曲状杆菌,它也是儿童最常见的细菌性感染之一。
此前的许多人认为,幽门螺杆菌的直接作用只是定植宿主胃,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其实不然,幽门螺杆菌是一个多面“杀手”,它可通过产生一系列激素、趋化因子对胃肠道以外的系统产生危害,如引起口腔、骨关节、肝胆等部位的疾病,而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也是其中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儿童其他贫血发病率的18%。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三大特征
幽门螺杆菌为了自身生长繁殖对铁的需求,它在人体中感染有三大特征:
一是降低胃酸分泌,影响高铁还原为亚铁,从而减少肠道铁的吸收,使人体铁元素供给来源减少。
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渗透性增高,引起铁和含铁蛋白从十二指肠黏膜中丢失。
三是幽门螺杆菌能使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强,抑制血红蛋白合成,造成铁元素的直接损失。由于幼儿胃肠功能脆弱,加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伤害,使胃肠功能运作受到影响,导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抓好三个预防关键
为减少儿童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应着重做好以下三项预防工作。
1管控好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为:
口—口,即人传人,实验发现,在家庭成员中,幽门螺杆菌的相互感染率高达68%;
粪—口传播,即在自然环境中,被粪便污染的水源、食物进入人体后导致严重感染,因此加强环境保护,管控好病从口入的传播途径,是防重于治第一大关键。
2加强医源性传播防范
在对患者的检查治疗中,医院的口腔科、儿科婴儿室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灾区,特别是听诊器、胃镜、内镜、活检钳等医疗器械,会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医源性传播载体,检测结果发现,其中61%的胃镜表面均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此要加强医源性防范,认真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3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诱因
注意饮食卫生,餐具不能混用,不宜与患者一起进餐,防止交叉感染,以减少传染源。
文/通讯员 吴以福
图/源自网络
推荐文章:纠正贫血有“膏”招,赶紧收藏吧!小儿贫血,多半是家长们在喂养时做了这些错事饮食和贫血关系密切烂嘴角吃维生素B也没用?可能是缺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dise[详细]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贫血症之一,多发生于10天到6岁的小儿。如何[详细]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dise[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