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黄河,在滨州境内蜿蜒94公里,连缀着滨州十五个镇街,最东端是博兴县乔庄镇,最西端是邹平市码头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滨州市“走近黄河情系滨州”年黄河风情带文化艺术季的相关要求,丰富滨州黄河文化的内涵,书写沿黄十五镇街风土人情与可喜变化,滨州日报社、滨州市图书馆、滨州市作家协会联合组织举办“‘沿黄十五镇街’滨州散文展”征文活动,共收到作品五十余篇,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2名,现将获奖作品进行选登。黄河,在滨州境内蜿蜒94公里,连缀着滨州十五个镇街,最东端是博兴县乔庄镇,最西端是邹平市码头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滨州市“走近黄河情系滨州”年黄河风情带文化艺术季的相关要求,丰富滨州黄河文化的内涵,书写沿黄十五镇街风土人情与可喜变化,滨州日报社、滨州市图书馆、滨州市作家协会联合组织举办“‘沿黄十五镇街’滨州散文展”征文活动,共收到作品五十余篇,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2名,现将获奖作品进行选登。
秦皇河畔秋意浓
赵兴国
这是一湾多么平静的水啊!我站在秦皇河廊桥上,一声发自肺腑的感叹,油然而生。
但只见,明媚的秋阳下,银白色的河面,从我眼前身后,一直向南北延伸开去。飒飒的秋风,柔柔地在我身边拂过,而我眼前的水面,却好似没有一丝涟漪,就那样镜面一样,映照着天上的白云,身边的芦苇和菖蒲。偶尔,有一两只野鸭迅疾地掠过,把身影隐在芦苇丛中,不一会儿,飘飘摇摇地游出,身后跟着三五只小鸭。我想,水神共工若见此情此景,定然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的吧?想当年,上古之时,“怒触不周山”,“天柱折”,何等蛮横、“地维绝”,何等狂妄?而今,当年纵横恣肆之水,竟然如此安详,难不成,真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而此时,天地无语,秋风正浩浩荡荡地从大地上踏过,秋,正蓬蓬勃勃地舒展着雍容的台步,闪亮登场。
这一湾水,源头来自秦黄河南端的张肖堂引黄渠口,原是一条引黄干渠,经过近十年的修建,如今已经成了省内驰名的开放性公园。这水,原是黄河之水。滔滔黄河,腾跃晋豫峡谷,东出桃花峪,举目远眺,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黄河行至滨州地界,水势趋缓,河面开阔,愈发雍容。她耳边仿佛已听闻渤海的阵阵涛声。她翻山越岭,九曲十八弯,来到滨州这一方土地,似乎,是冥冥中的早有安排。河水曾是两岸生灵的救命之水。遥想五十年前,这片土地上翻身当家作主的人们,肩扛手抬,修建了张肖堂引黄渠,自此,滚滚东去的浊流,由渠口涓涓北流,滋润了焦渴的土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河水绽放了农人的笑颜。河水活人多矣,多得如河畔的芦苇,数也数不过来。
我一直认为,在《诗经》中被称为“蒹葭”的芦苇,是最能代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的父辈们的品质,他们坚韧、勤劳、善良,他们骨子里有极强的生命力。一穗穗深红色的芦花,在我眼前摇动,不多久,待“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冬风横行的时候,它们就和着雪花变白。“蒹葭苍苍”,有一场雪,一场由芦花编织而成的雪,许多年来,一直苍苍茫茫地飞扬在我的记忆深处。每当冬风渐紧之时,它便舞动起来,一朵朵,一团团,叽叽喳喳笑着闹着,飘飞在我眼前。不知有多少次,我伸出手去,试图截存一两朵,捧在我的手心,让那带着暖意的洁白,再次沁入我的心脾,可惜,转瞬间,便被世俗的风无情地卷走。我原以为,这场芦花雪慢慢就会停歇了,只留给我一个空荡荡冷森森的空旷。不料想,随着年岁的叠加,这两年竟愈来愈密集地落了下来,一朵,两朵,一团,两团。原来,这雪一直坚守在我心底的一隅,闪着暖暖的温润的光,给我勇气,给我希望。我这才明白,芦花带给我那真正的温暖,再大的风也带不走,因为它已融入进我的血脉之中,它伴我走过生命的每一个脚印,从相识,到相知,到相依。
芦苇,她精灵一般,在秦皇河畔扎下根来,在尘世的喧嚣声中,独守着自己一份坚守,筛风摇月,淡然平实。它用瘦瘦的筋骨,把农人身体内那铁一般坚韧的血脉凝结,将底层百姓的愁苦,和宁静,结成亘古的一幅大写意的水墨画,感动了岁月,沉默了历史。在底层卑微地活着的生灵,没有浪费的权利。正如农人那艰辛的日子,节俭两个字近乎残酷地刻进他们的骨骼。不单单是吃穿住用的物事缝缝补补用了再用,就连孩子也负载着超龄的活计。
而今,那些在土里泥里苦熬苦业的农人,正在静美的秦皇河公园里,闲适地享用着生命的和谐。
就在距离廊桥不远的南端,还有一处藕塘,夏日时节,我曾去过,正是“映日荷花别样红”,当我真的到了跟前,却是“菡萏香销翠叶残”。秋日的荷叶已不再是翠绿,而是墨绿,荷花已谢,只留下一只只莲蓬,点缀在一团团荷叶之间,换做过去,这是不可能的,早已被附近的村民采摘已空,而如今,却不再有人光顾。“山有扶苏,隰与荷花”,这是《诗经》中关于荷花的诗句,其实,荷花的历史要远的多的多。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在新疆的柴达木盆地,发现了一千万年前荷叶的化石。而据科学家研究,原始人类出现不久,就在池塘沼泽中发现了可以食用的莲子和莲藕,荷花也就成了人类生存下去的助力者。当人类的祖先在大地上行走的时候,看到了荷花,也便看到了生的希望。
我摘了一只莲蓬,离开藕塘,漫步在秦皇河公园的甬道上,一种极大的感动在我身体里不可抑制地升腾起来。
据说,莲子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在新疆的柴达木盆地,发现了一千万年前荷叶的化石。而据科学家研究,原始人类出现不久,就在池塘沼泽中发现了可以食用的莲子和莲藕,荷花也就成了人类生存下去的助力者。我想,我手里的莲蓬,也应该记得这片土地,这秦皇河的变迁,记得不知经历了几朝几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池塘的水面上,在四季的风雨中,摇曳出一派婀娜的城市中已罕见的荷花和莲蓬。想一想,在有人之前,河水在流淌,一直流淌到,没有了人之后。
河水从遥远的高原赶来,是和莲蓬做一次邀约吗?河水也许承载了千万里的思念,无言,是对坎坷艰险的咀嚼和筛选。藕塘把一个季节的美都奉献出来,等待,等待一份美随河水远去,一份美,凝成我手中的莲蓬。也许,河水并没有远走,莲蓬也并未枯萎,只是时间雕琢了河畔亿万生灵的皱纹,在一声怅然若失的叹息声里,“无边落木萧萧下”。
行至秦皇河公园南端,是滨州南海水库。在一排杨树林中,如同我们前世有约一样,一枚黄叶,飘落在我肩头。我知道,积聚力量的冬要来了,我盼望着它身后的春,盼望着秦皇河郁金香节的再次召开。那时,四面八方的人们,又能把欢声笑语,洒满这里每一根花花草草。
徜徉在黄河文化的长廊-------梁才儿女颂黄河
作者:侯习哲滨州市图书馆黄河,这条流淌着中华民族血脉的母亲河,从冰川起步,浩浩荡荡,曲曲折折,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根”和“魂”,凝聚着黄河文化的历史和演变,一路奔向波涛滚滚的渤海,一路流向“渤海之滨,黄河之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滨州,流进黄河岸边瓜果飘香、韵味悠长的小镇—梁才办事处黄河儿女的心田……
“弘扬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在习总书记对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点睛之笔下,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延续黄河文明的血脉,成为黄河岸边每位梁才儿女肩负的使命,成为复兴中华文化坚不可摧的力量。
听!那飘着瓜果香气的黄河故事…...春和景明,微风荡漾,空气沁人心脾。灌溉着黄河水,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张王村的亩瓜果大棚迎来成熟期。
“新农村天宽地广,黄土地金银万两”,增收致富是梁才办事处张王村人祖祖辈辈的希望所在。在振兴乡村的号角吹响之际,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型农业之时,张女士和丈夫毅然放弃外地打工,回到家乡,带着自己学习种植樱桃的新技术,流转了50亩土地,投资万元建立了滨城区第一家大樱桃采摘休闲生态园,并且吸纳10多户贫困户在樱桃园上班,帮他们脱贫致富。石先生原是一位企业普通职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农业技术专业出身的他,发现了张王村土质好、水源足的优势,而且当地正大力实施农业人才引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于是,他决定留在这里大显身手。得到滨城区梁才街道的大力支持,香妞葡萄园一年建棚,第二年实现了葡萄上市。现在,香妞葡萄园共有7个大棚,占地15亩。亩产葡萄0斤,每亩一年的收益在2万元以上。在樱桃成熟之际,张女士领着孩子在自家的种植园里,一边给孩子讲着故事,一边望着成熟的樱桃树,一脸惬意。石先生在掌握了反季节葡萄种植的方法后,在7个大棚里铺开种植,丰收之际,瓜果飘香,芳香四溢……
享!那示范乡村的黄河田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梁才办事处龙王崖村从曾经出名的空壳村,经历了三年、多个日夜的发展、奋进,年成功蝶变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龙王崖村秉持打造黄河田园的发展理念,创造民俗特色村,打造沿黄休闲观光旅游节点工程。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延续乡村核心价值。保护古村古朴民居,乡村风韵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如今,村庄旧貌换新颜,成片的杨树点缀着古老的村落,成为盛夏时节的清凉空调和天然氧吧......
念!那韵味深远的黄河历史……回顾过去,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原始先民生活繁衍之地,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留下了光辉的印迹。早在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里有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领先于世界文化的重要证明。黄河文化也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其借助于贸易、文化、外交等活动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印度、中东、日本等地,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质文明及文化艺术也以这里为起点,走向世界各国,体现出黄河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展望现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笔下的黄河,气势磅礴、挥洒自如。除了黄河的艺术之美,黄河文化的历史之美也深深感染着代代华夏儿女。作为梁才儿女,齐鲁文化让我们见证了黄河的伟大,正是由于黄河文化的发展和推动,才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和文化的衍生,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加深了中华文明的文化浓度。此外,黄河文化的丝绸、瓷器之美让世人领略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体会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美妙绝伦。可见,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渗透作用体现在全方位,其不断滋养炎黄子孙,推动了华夏文明的不断进步……
品!那是荷塘池边的黄河美景……大桥以东、黄河以北,十里荷塘,十里美景。初夏的下午,沿着黄河岸边的柏油路前行,沁人心脾的荷花清香扑面而来,唯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烟柳虹桥,月湖翠幕,怒涛卷黄沙,云路绕堤舞。清秀俊美,菱歌泛舟,吟赏烟霞。”请问此诗出何处?十里荷花美此处。漫步于荷塘边,不论是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荷塘之间古色古香的栈道上,还是乘上一只摇晃在荷叶与绿藻间的小船上,用一个时辰来消磨掉城市里的快节奏生活,环顾四周,美景映帘,人在画中游,深吸一口气,满满的都是甜美,美得人冒泡……
望!那是一代代梁才儿女在翘首以盼颂黄河……行走于黄河的历史长廊,我们仿佛走在时空隧道,在这里体验黄河流域所诞生的人类文明,在这里感悟黄河文化的宽宏博大,在这里体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这里体会华夏文明的璀璨繁荣……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习总书记的殷切号召下,在新的历史起征点上,作为梁才儿女,我们要在黄河长廊这个“时光”的容器中出发、起航,回归现实,走向未来。从黄河文化中提取成长的养分,学习优秀黄河文化,同时更要展望未来,将黄河文化的精髓延伸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实现黄河文化的突围和创新,传承黄河文化的精神和精髓,在新的时期发扬光大,绽放出无尽的魅力……
梁才儿女颂黄河,让我们徜徉在黄河文化的长廊,在这一望无际的河边留下自己深刻的印迹……
梁才儿女颂黄河,让我们徜徉在黄河文化的长廊,用黄河精神带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梁才儿女颂黄河,让我们徜徉在黄河文化的长廊,用博大的胸怀将黄河文化代代相传,在齐鲁大地上散发耀眼的光芒……
黄河,这条流淌着中华民族血脉的母亲河。黄河文化,这条承载着中华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将在一代代淳朴忠厚的梁才办事处祖祖辈辈中传承和发扬!站立在新的历史起征点,我们要从黄河文化中提取新的力量和源泉,不断抽离出文明和精髓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深刻构建文化自信,实现伟大中国梦,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disease.39.net/[详细]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贫血症之一,多发生于10天到6岁的小儿。如何[详细]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disease.39.net/[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