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缺铁性贫血疾病 >> 疾病介绍 >> 正文

三九灸年年做,可别忽略这些,否则影响效果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2-5 0:33:18

人体与自然界中的阳气都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九”严寒,是大自然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艾灸,正可以利用冬季万物生机潜伏于内、闭藏不泄的生理特点,达到益气壮阳、祛阴散寒、滋补强身的效果。

三九灸——冬日里的第二个“太阳”

中医《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即免疫功能的低下)是身体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三九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效果显著,跟“三伏灸”一样,长期受到大家的热捧。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阴阳并调,夏养三伏、冬补三九,通过这种灸疗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冬季是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好发之时,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对相关穴位进行艾灸疗法,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其中又以白天进行调理效果极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气血通畅,有利于药效的快速渗透,因此可以提高疗效。

哪些病症适宜进行三九灸呢?

1.呼吸系统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2.风湿免疫性病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刺、肩周炎、膝关节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3.儿科病症:免疫力低下、小儿伤食、小儿盗汗、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伤风感冒、小儿发热、小儿营养不良、小儿厌食症、小儿多动症、小儿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小儿百日咳、小儿哮喘、小儿肌性斜颈等;

4.妇科病症: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紊乱、宫寒)、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不孕不育)、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等;

5.消化系统病症:胃肠痉挛、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痉挛、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

6.耳鼻喉科病症:过敏性鼻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喉炎、咽炎)等;

7.慢性皮肤病: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8.亚健康调理及其他:如阳虚型体质的人群等。

哪些人群不适宜进行三九灸呢?

三九灸虽然好,但是仍有一些人群不适用,如:

1.禁忌人群:孕妇、女性经期、严重心脏病者、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者、精神分裂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做过植入性手术者,有过内出血者、装有心脏起搏器或金属的患者、重症疾病患者、高热神昏、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急性传染性疾病、大量咯血、严重贫血、支气管扩张、哮喘患者的发病期间,也不宜进行三九灸。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过饥、过饱、大量饮酒、大渴、大汗淋漓、精神情绪过于激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也不宜进行灸疗。

温馨提示:三九灸重在预防复发,当疾病复发严重时,艾灸虽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如需及时治疗,医院相应科室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三九保健灸强烈推荐的五大穴位

命门穴、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涌泉穴等穴,根据自身可适当选择配穴

命门穴:生命之门,动力之源

中脘穴: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延缓衰老

神阙穴:温肾壮阳,理肾袪寒

关元穴:补一身之元气

涌泉穴:益气补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年的三九灸是什么时候呢?

引九灸:年12月12日~年12月21日

一九灸:年12月22日~年12月30日

二九灸:年12月31日~年01月08日

三九灸:年01月09日~年01月17日

加强灸:年01月18日~年01月27日

艾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量由小而大,时间由短渐长。所以接受“三九灸”调理,可在冬至日之前就开始,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之后艾灸每九第一天为最佳(能根据自身体质,适当持续施灸更好),等到三九、四九最寒冷的时候再进行加强调理,防病调病效果将更为显著。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三九灸”保健调理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坚持整个疗程,而且最好连续坚持三年,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九灸期间,需要注意的饮食和运动

在进行“三九灸”时,须注意适当的忌口,调理期间:

1.忌烟、酒。

2.忌辛辣之品,如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等等,以防燥热内盛,暗耗津精。

3.忌大量进食海鲜、鸭肉、鹅肉、苦瓜、西瓜等寒凉之品,以免引起过敏、脾胃虚弱或减弱调理的效果。

4.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以防人体内外湿热引起不适。

此外,调理期间不宜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三九灸,一年仅一次

“治未病”:

三九天气候寒凉,而“寒主收敛”,人体处于收敛状态,影响气血循环,再加上三九天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也是人们最容易诱发虚寒之症的时候。艾灸为纯阳之火,能够推动气血循环、温经散寒,在这时艾灸在养生保健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病冬治”:

夏季暑热易耗伤阴液,以至阴虚津亏,或因炎热走泄阳气,以至气津两亏,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寒冬季节,万物归藏,在最寒冷的三九天进行艾灸调理,最易填补人体元阴元阳,温润五脏。

:艾友们,在艾灸前请确保您对艾灸注意事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是对自己的负责哦。

▼▼

三分钟秒懂雷火灸

1、雷火灸的起源与发展

艾灸疗法是中医学里最古老的疗法之一。灸疗法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远古灸疗在人们口口相传中传承,至秦汉时期渐成体系,《黄帝内经》中有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为,灸之所宜。”

雷火灸起源于“雷火神针”。雷火神针,在多本中医医籍都有记载,如《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外科正宗》、《种福堂公选良方》等。

雷火灸,顾名思义,对于许多顽疾、病痛的调理功效就像雷神一样迅速、灵验。雷火灸以强大的火热力和红外效应,作用于施灸部位,达到循经感传、通导经络和调节微循环的作用,在用灸区域的面、位、穴形成高药浓区,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组织深部,达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等。是利用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产生一种综合效应。

由于调理效果显著,雷火灸后被皇室垄断为绝密,为历代皇家专属,成为古代的宫廷御用秘方;并被赋予浓重的文化色彩,需沐浴、更衣、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之后,在歌舞、音乐的氛围中点燃“神火”调理疾病。

-END-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z-tl.com/jbjs/9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缺铁性贫血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