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早在18世纪就已证明铁是血液的重要成分,年曾用铁制剂治疗年轻妇女“血中有色物质缺乏”。
铁的功能
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它在骨髓造血组织中,进入幼红细胞内,与卟啉结合形成正铁血红素。
缺铁时,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甚至影响DNA的合成及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还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缩短寿命,自身溶血增加。
除此之外铁还参与许多重要功能,如催化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呤和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肉类食物
肉、禽、鱼类等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高。有研究表明,进食肉类食物刺激胃酸分泌,使胃内容物较快达到PH<3,促进铁的吸收增加。
2.矿物质元素
钙含量丰富的食品可以部分减少植酸、草酸对铁吸收的影响,从而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利用。
3.维生素C
维生素C具有酸性和还原性。能将3价铁还原成2价铁,并与铁螯合形成可溶性小分子络合物,从而有利于铁吸收。在铁缺乏时,维生素C对铁吸收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其他比如柠檬酸、乳酸等都可提高铁的吸收。
4.多酚类化合物
茶、咖啡以及菠菜均含有酚类物质,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饮食同时喝茶是发展中国家铁缺乏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易缺铁人群
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4-5克,有两种存在形式,分为“功能铁”和“贮存铁”。人群中膳食铁的摄入量常高于推荐量,但人体铁缺乏包括缺铁性贫血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的现象却较为普遍。
1.育龄期女性
育龄女性、妊娠(多次妊娠)、哺乳、以及宫内置节育环会增加铁的丢失。有统计数据显示,华人女性缺铁的比例超过60%。
2.老年人
人体所需的大部分铁来源于食物,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对食物中铁元素的还原和吸收作用有限,更容易因摄入不足而缺铁,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人贫血率为29.1%。
3.素食者
动物类食品含铁量比较高,而素食中不仅含铁量整体较少,而且人体吸收效果比较差,因此长期素食者或减肥人群,尤其是完全不吃或很少吃红肉的人,容易出现缺铁的情况。
4.孕妇、儿童及哺乳期母亲
由于人体生长发育离不开铁,因此孕妇、儿童及哺乳期母亲对铁的需求量会比一般人更高,发生缺铁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这一时期妇女的内分泌系统不稳定,各类激素指标异常,也可能对铁的吸收产生影响。
流行病研究表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以及胎儿死亡与孕早期贫血有关,铁缺乏可出现抵抗感染的能力降低。对于备孕女性来说铁的补充尤为重要,平常月经流失铁比较大,不及时补充则很容易造成孕期贫血。
食物来源
铁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但分布极不均衡,吸收率相差也极大。一般动物性食物的含量和吸收率均较高。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全血、畜禽肉类、鱼类。蔬菜中含铁量不高,油菜、苋菜、菠菜、韭菜等利用率不高。
铁缺乏
缺铁的症状提示!
乏力易疲倦、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甲薄脆、反甲、没有光泽等。
常规血检可检测到血细胞数减少或血红蛋白降低。
补充量
一日三餐中应该有瘦畜肉50~g,每周1次动物血或畜禽肝肾25~50g。在摄入富含铁的畜肉或动物血和肝脏时,同时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可提高膳食铁的吸收与利用率。
如图一掌心大约50g
各年龄段铁的推荐摄入量参考
年龄
推荐摄入量(mg/d)
男
女
0岁~
0.3(AI)
0.5岁~
10
1岁~
9
4岁~
10
7岁~
13
11岁~
15
18
14岁~
16
18
18岁~
12
20
50岁~
12
65岁~
12
80岁~
12
孕妇(早)
/
+0
孕妇(中)
/
+4
孕妇(晚)
/
+9
乳母
囍孕,陪伴您完美升级
扫右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z-tl.com/jbjs/9436.html
铁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早在18世纪就已证明铁是血液的重[详细]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贫血症之一,多发生于10天到6岁的小儿。如何[详细]
铁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早在18世纪就已证明铁是血液的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