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缺铁性贫血疾病 >> 疾病介绍 >> 正文

血虚贫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7 20:00:19

血虚,又名“血枯”,现代医学称之为“贫血”。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面色无华,疲倦乏力,头晕耳鸣,心悸健忘等症状,属于中医学“虚劳”的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时,称为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其它继发性贫血等的总称。根据国内统计资料,一般认为成年男性,红细胞数少于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量低于12克%;成年女性红细胞数少于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量低于11克%,可诊断为贫血。贫血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伴有贫血,但如以贫血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必须查究其原因。

~~~~~~~~~~~~~~~~~~

血虚是指阴血不足,机体失养而出现的病理现象。发生血虚的原因很多,如咯血、呕血、便血、尿血,日经过多、产后出血或外伤出血等,引起失血过多,可造成贫血。或由于温热疫毒,久留不解,或虫积、痼疾,经久不愈,或用药不当,汗下过度等,以致耗血过多。此外亦有因瘀血内结,新血不生而致血虚。

如病人因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饮食营养不能化生气血,或因饮食偏嗜,长期饥饿,营养摄入不足,以致生血来源缺乏;或因用大毒治病,克伐过甚,损伤营血化生之机;或因恣情纵欲,耗损真阴,以致肾精不足,精不化血等,皆可导致血虚。

现代医学认为贫血的原因虽多,但就发病机理来说,基本上不外乎造血不良,红细胞过度破坏以及急、慢性失血等三种。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减低、全身组织和器官有一系的缺氧变化等。这与祖国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

~~~~~~~~~~~~~~~~~~

本病按照“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的原则辨治于下:

1.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型

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倦怠乏力,纳呆腹胀,唇甲少华,或见鼻衄、齿衄、肌衄,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调理原则:健脾益血,补血养心。以取任脉、足阳明、手少阴经穴和心脾背俞穴为主。

艾炙配穴:心俞、脾俞、气海、神门、足三里。

随症加穴:

1衄血者加膈俞;

2经闭者加血海。

配穴原理:本型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之证,多由久病失调,慢性出血,或思虑过度,饮食不节,以致心血耗伤,脾气受损,生化乏源所致。故取心俞、脾俞,以补养心血,健运脾胃,促进生化;气海为元气之海,配以足三里,可健脾益气,开生化之源,补五脏之虚。四穴合用,补气养血,相得益彰。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功能养心安神;膈俞为血之会,能统治一切血证,与脾俞相配,可健脾统血,以止衄血;血海为调经要穴,与气海合用,可益气养血,调理冲任,气血充则月事自下。

~~~~~~~~~~~~~~~~~~

2.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型

症状:头晕目眩,而色萎黄,两颧潮红,耳鸣胁痛,遗精盗汗,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月经过多或鼻纽、齿细、皮肤紫斑,舌嫩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调理原则:滋补肝肾,益精养血。以取足太阳、足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肝俞、肾俞、膏肓俞、太溪、三阴交。

随症加穴:

1遗精频繁加关元、中封;

2盗汗多者加阴郄;

3衄血、紫斑加膈俞、尺泽;

4月经过多加隐白。

配穴原理:本型为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之证,由于肝藏血,肾藏精,肝肾阴虚则精血两亏。故取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俞,补肾育阴,滋肾水以养肝木;配足三阴之会穴三阴交,调补三阴,益精气而充血脉;膏育俞为补虚名穴,统治诸虚百损。相火妄动,精关不固则遗精,取中封以泄相火,关元以固精关;阴虚火旺,迫津外泄则盗汗,加阴郄以滋阴敛汗;虚火迫血妄行则衄血,加膈俞、尺泽以凉血止血;月经过多灸隐白以固摄冲任。

~~~~~~~~~~~~~~~~~~

3.脾肾两虚,阳虚气弱型

症状:面色觥白,头昏心悸,神疲懒言,形寒肢冷,少气自汗,食少便溏,腰酸阳萎,月经不调,甚则面肢浮肿,或衄血、便血,崩漏不止。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调理原则:健脾温肾,补益气血。以取任脉、督脉、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1大椎、脾俞、气海、足三里:

2命门、肾俞、俞、关元、三阴交。

两组配方,交替轮用。

随症加穴:

1大便溏泄加天枢;

2衄血、便血加血海;

3崩中漏下加隐白;

4浮肿尿少加阴陵泉。

配穴原理:本型为脾肾两虚,阳虚气弱之证,由于脾肾阳虚,生化乏权,精髓不足,气血两亏。故取脾俞、足三里,温脾健胃,益气统血;肾俞、命门补肾壮阳,填精充髓;气海能健脾胃而补元气,关元可补肾元而益命火;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能补阳益气;膈俞为血之会,统治一切血病,补之能益血统血,泻之可活血化瘀;三阴交功能补肾、健脾、养肝,总补三阴以生气血;再配补虚名穴膏肓俞,调补阴阳而益气血。天枢厚肠实便;血海引血归经;隐白调摄冲任;阴陵泉利尿消肿。

如此诸穴相配,既固先天之根,又培后天之本,俾得脾肾机能恢复,则生化有源,气血自充。若再结合药物及食疗,则更能提高疗效。但本证有时可以出现鼻腔、消化道或阴道大出血,且非一般止血药物所能控制,必须及时给于输血、输液等治疗。

~~~~~~~~~~~~~~~~~~

1。灸法治疗血虚有较好的疗效。

2。血虚之证应作原因治疗。正如《灸法秘传》所说:“劳伤,先灸大椎,并灸胆俞;久嗽劳热者,灸肺俞;久虚不食者灸上脘,真气虚弱者,灸气海,男子血损者,灸天枢;女子阴虚,灸足三里;凡有一切虚损劳瘵,及至形神大惫,惟灸膏育穴可冀挽回,否则无救矣。”

3.血虚之证,应注意饮食疗养和药物助治,如缺铁性贫血可食猪肝,或以铁剂补之等。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z-tl.com/jbjs/12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缺铁性贫血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