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九个月就应该开始重点补铁、补血,胎儿将会为出生储备足够的铁。一般出生后四个月,宝宝从妈妈那里储备下的铁就会告竭。这个时候,宝宝的各个器官已做好吸收、运转生血食物的准备,含铁食物的添加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中度以上贫血的孩子会出现:眼白发蓝(贫血前兆),无精打采,容易疲乏,不爱活动,活动后呼吸急促、心率过速,消化功能减退,吃东西不香,皮肤苍白或者黄白不均,嘴或舌头疼痛等症状。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父母就应调整饮食结构,加大补血补铁食物的摄入量了。
另外,因为分娩过程中大量损耗血液和元气,母体一定是气血两虚的,很多妈妈没有奶水或者奶量很少就是因为这点,所以,妈妈产后补铁补血很关键。如果自身都不够,奶水里一定是没有的,光吃母乳的宝宝更会加速自身储备铁的消耗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求。所以,产后气血双补势在必行!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只有二价铁离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在酸性环境下,三价铁易转变为易溶于水的二价铁。所以,为了促进铁质吸收,还应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酸菜等。人体吸收铁时需要铜、钴、锰、维生素C的配合,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材同时食用效果更好。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首先母亲在孕期、哺乳期要多吃含铁、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孕期内应定期测血红蛋白,如果发现贫血时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胎儿体内的贮铁量。
2、由于人乳中铁的吸收率高,所以宝宝出生后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至少喂养至4个月,最好延长到6-9个月。非母乳喂养儿在2个月时可酌情添加菜汁或水果汁。4个月添加稀食时,应增加含铁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包括蛋黄、菜泥、豆制代乳粉、肝泥、肉泥、鱼肉等。同时可服用维生素C或添加水果泥,以增加铁的吸收。
3、科学膳食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是极为重要的。在增加含铁食品时,不但要了解各种食品的含铁量,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吸收率的高低。一般动物性食物所含血红素里的铁吸收好,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草酸、磷酸等物质,会妨碍铁的溶解和吸收;如能做到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便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及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小孩应养成不挑食,不厌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不应给幼儿喂茶水、咖啡,因为其中所含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率。
4、对一些体弱多病或生长过快的小儿,如早产儿,双胞胎,低体重出生儿,或肥胖的小孩应提倡科学喂养,安排合理膳食,医院测量血红蛋白,以便及早发现贫血,及时矫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不仅是重视着个人的身体健康[详细]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贫血症之一,多发生于10天到6岁的小儿。如何[详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不仅是重视着个人的身体健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