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缺铁性贫血疾病 >> 疾病治疗 >> 正文

浅谈缺铁性贫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10-26 12:47:41

前几天,来了位老患者,是个结肠炎,曾经在我这里治疗过,效果很好。因为既往曾有贫血,定期来查查血象。是女儿陪她来的,常规检查后开具化验单后去抽血。她女儿问:“主任,能给我看看吗?”“怎么了?”“什么事都没有,就是顺便看看,给我也查个血象呗。”看她气色很好,表情自然。“你还用吗?”“来了就顺便查一下呗。”

等化验单出来,妈妈的正常,可女儿的血红蛋白是65g/L(正常值是10~g/L)。“这怎么可能呢,平时有头晕吗?”“来月经那几天都起不来。”“那你气色很好啊。”“主任,我化妆技术好吧,那是抹的。”这时,我看看她的眼睑,真是贫血。“知道自己贫血吗?”“不知道啊。”接着告诉她注意事项,治疗药物等。

这么多年来,经常遇到乏力,头晕的患者,其中好多都是贫血,患者本人并不注意。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为0%,孕妇40%。据有关资料统计,

全世界现有缺铁性贫血患者达亿人,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和儿童,还有近10亿人患有轻度铁缺乏症。

一、发病机理

  铁剂摄入不足儿童在生长期和婴儿哺乳期需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孪生儿或母亲原有贫血者。婴儿原来铁贮量已不足,如果仅以含铁较少的人乳喂养,出牙后又不及时补给蛋类、青菜类、肉类和动物肝脏等含铁较多的副食品,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收,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尤以青年妇女,由于月经失血,若长期所食食物含铁不足,也可发生缺铁。

铁消耗过多由于体内总铁量的/存在于红细胞内,因此反复、多量失血可显著消耗体内铁贮量。钩虫病引起慢性少量肠道出血、上消化道溃疡反复多次出血、多年肛肠出血或妇女月经量过多等长期的损失,最终导致体内铁贮量不足,以致发生缺铁性贫血。

中医观点本病的形成与饮食失调,脾胃虚弱、长期失血、劳累过度、妊娠失养等有关,病情迁延终致气少血衰,出现气血亏虚之象。具体有以下病因病机:

脾胃虚弱

饮食水谷为血液赖以化生的初始物质,脾胃运化方能化为血液,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因此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则易损伤脾胃,或情志失调,肝郁乘脾胃,或素体禀赋不足,均可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出现贫血。

失血过多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血不循经,或阴虚血热,迫血妄行,可见反复吐血,便血,咳血,衄血、崩漏不止,血失过多,气随血脱,气血两虚而成贫血。

虫积:饮食不洁,钩虫侵入体内,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或虫栖肠中,大量吸取人体精微,导致气血虚弱,复加气血生化乏源,故可见贫血。

肾精亏虚肾藏精,肾精充则归精于肝而能化血,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素亏或后天失养,他病及肾,耗伤肾精,或房劳过度,肾精受损,均可致肾脏虚衰,精不化血而致血虚,且肾虚不能主水而见浮肿及腹水,男子阳萎,女子经闭等症候。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决定于贫血程度及其发生速度。急性失血发病迅速,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慢性贫血由于发病缓慢,人体通过调节能逐步适应而不出现症状。

1.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腹胀腹泻,吞咽困难。头晕耳鸣,甚则晕厥,稍活动即感气急,心悸不适。在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可促发心绞痛。妇女可有月经不调、闭经等。

.体征:久病者可有指甲皱缩、不光滑、反甲,皮肤干枯,毛发干燥脱落。心动过速,心脏强烈搏动,心尖部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出现严重贫血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发生浮肿。还可有舌炎、口角皲裂。

.常见并发症:严重持久的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甚至心衰。

三、诊断

综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发病机制,从而作出贫血的疾病诊断。

WHO制订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g/L,6~14岁儿童10g/L,成年男性10g/L,成年女性10g/L,孕妇g/L。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肿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就有贫血。四、治疗

1.纠正缺铁病因

  去除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比治疗贫血更为重要。因为病因治疗对于纠正贫血及彻底治愈,防止复发,都有重要意义。例如,驱除钩虫,控制慢性出血,请妇产科协助解决月经过多以及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做好计划生育,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对生长期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给予含铁较多食物。可见治疗原发病很重要。但对原发病采用什么治疗方法,需因病而异。

  至于先治原发病还是先治贫血,或者同时并进,也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补充铁剂

口服铁剂:这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最常用者为铁剂,现在多用多糖铁和力蜚能。水剂有10%枸橼酸铁胺,每次10ml,日服次。副作用较小,儿童及孕妇较为适宜。少数患者(约1/10)服药后可以感到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甚至恶心呕吐,遇到这种情况可暂停药数天,待症状消失后,重新开始治疗。

  口服铁剂注意事项:①要先从小剂量开始,渐达足量。②饭后服用,可减少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③服药前后1小时左右,禁喝茶及咖啡等,以防形成不溶性盐类而影响其吸收。

.辅助疗法

(1)输血或输入红细胞: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输血,仅适用于严重病例,血红蛋白在g/dl以下,症状明显者。心功能不全者则宜少量而多次输血,每次输ml,或仅输红细胞。

()缺铁患者往往有维生素E的缺乏,因此铁剂疗效不显著者,可加用维生素E。

()口服维生素Cmg,1日次,可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

(4)适当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促进康复。

4.中医治疗

①脾气虚弱:

主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

治则:益气健脾。

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半夏、当归、焦三仙、黄芪、木香、砂仁、山药。

加减:腹泻便溏明显加苡仁、炒扁豆、恶心欲呕吐者加竹茹、生姜。

②心脾两虚

主证: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毛发干脱,爪甲裂脆,舌质淡胖,苔薄,脉濡细。

冶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剂:归脾汤加减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陈皮、龙眼肉、黄精、炒枣仁、炙甘草、大枣。

加减:若为妇人伴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加阿胶、艾叶。心悸失眠者可加夜交藤、合欢花、生龙牡。

③肝脾血亏

主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急,食少,腹胀,便溏,疲乏,妇女月经不调,经闭,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冶疗:健脾补血养肝。

方剂:八珍汤加减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制首乌、鸡血藤、炙甘草、枸杞子、大枣。

加减:视力模糊加楮实子、女贞子、决明子。经来不调或闭经者,加阿胶、艾叶、山萸肉、益母草、丹参。

④脾肾阳虚脾肾阳虚

主证:面色萎黄,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见腹小,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大便溏薄或五更泻,小便清长,男子阳萎,女子经闭,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则:温补脾肾,益气助阳

方剂: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

组成:黄芪、白术、茯苓、附子、大腹皮、补骨脂、菟丝子、肉桂、鹿角胶、当归、陈皮、山药、皂矾。

加减:腹泻甚加益智仁、炒扁豆。水肿明显加茯苓、泽泻。

5.饮食调理

缺铁性贫血饮食调理包括原发病的饮食调养,注意补充富含铁质饮食。首先要注意饮食补益作用,进食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食物,以保证气血化生。阳虚患者忌食寒凉,宜温补类食物;阴虚患者忌食燥热,宜淡薄滋润类食物。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是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猪肝或其他动物肝脏,其次为肉类、豆类。建议患者用铁锅炒菜、煮饭、这样也能得到相当量的无机铁。另外要注意进食易消化食品,还可选用一些促进胃肠道吸收的药品与食品一起烹调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我们推荐食疗法:

(1)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g,羊肉75g,生姜片,大枣枚,水00ml,油盐调味,炖熟食。

()猪红瘦肉粥:大米75g,水适量煮成粥,加入猪红(血)50g,生姜少许(切成丝),生葱少许煮熟,油盐调味食。

()血糯红枣粥:将血糯米五十克、红枣十枚与适量的冰糖,一起熬煮成粥即可。

(4)桂圆莲子汤:将桂圆二十个、莲子五十个,加适量清水,煮至莲子软熟即可。

(5)龙眼粥:龙眼肉十五克、红枣十枚、粳米五十克,一起熬煮成粥。

(6)猪肝汤:猪肝洗净,切薄片。滚水中放入姜丝、猪肝片,稍滚一会儿,再加入葱段、酒,以盐调味后即可食用

五、预防

首先应强调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因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应纠正出血的原因。

积极防治寄生虫病尤其是钩虫病,对月经过多或经产妇以及妊娠期妇女应当使用铁强化食品或补充铁剂。对婴儿和早产儿应及时添加强化食品,合理喂养。在接触有害物质的生产工人中,应加强劳动保护。在日常生活中不滥用药物,严格掌握适应症。









































治白癜风福州哪家医院好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z-tl.com/jbzl/1215.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缺铁性贫血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